涉外活动离不开宴席,宴席的翻译令人头痛,尤其是法餐的部分调料,一些法国人喜爱的深海鱼,在中餐中却没有,一些大西洋深海鱼的名字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即使我把这些从字典中查出来的这些鱼的中文名字告诉了中方人员之后,中方人员仍如五坠五云,一头雾水,我只能用手比画这类鱼的大致形状。西方人大多比较幽默,饭桌上有1、2个笑话,可以活跃气氛,放松一下;但这常常给翻译带来一道难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的笑话我们东方人听来未必觉得可笑,但如果讲笑话的主人自己笑得前仰后合,而我们这些客人无动于衷的话,会使主人感到十分尴尬;怎样能让我们的人也笑起来成为翻译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较高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国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喜欢用诸如阴喻、比喻等修辞来使自己的表达优雅、含蓄,而不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是曲折曲折,绕很多弯,加上许多装饰性的华丽辞藻,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不忘运用虚拟式或条件时态,以表示这些观点属于个人的主观看法,而非代表真实情况。很多国内的译者都不太熟悉这种矫揉造作的法国上流社会所特有的那种矫揉造作的表达方式,马上就会变得头晕目眩。怎样才能突破这一“网”,抓住这一充满华丽辞藻、修辞和时态的“网”?日常生活中多看书、多看电视辩论,尤其注重政治人物选举前辩论,就可以摸清常用的套路。